史祖能(史家三代将门,名将辈出,能征惯战,功高如山,但历史上名声不佳)
2024-06-02
浏览量:次
提起三代将门,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北宋杨家将。
可不是?我们读《水浒传》,好汉青面兽杨志在江湖中行走,逢人就会翘起拇指说:“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,五侯杨令公之孙,姓杨,名志,流落在此关西。年纪小时,曾应过武举,做到殿司制使官……”
杨家将为三代将门,是哪三代呢?
第一代指杨令公杨继业,其原先为北汉保卫指挥使,以骁勇著称,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。战功卓著,所向无敌,国人号称“杨无敌”。自北汉入宋后,便任判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,加云州观察使,雁门关大战显赫天下。
第二代为杨继业之子杨延昭,杨继业战死后,其子弟多迁补军职,其中杨延昭在宋真宗朝又以河北守将闻名,历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及高阳关副都部署等,加莫州防御使。真宗赞称曰“有遗父之风”,在抗辽战斗中有赫赫战功,辽称为“六郎”。
第三代为杨延昭之子杨文广,杨文广曾追随范仲淹于对夏前线,又从狄青南征。治平中,迁步军都虞候。
杨继业一门为大将三世,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耀眼的将星群体,也是深得后人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家族。
在演义史中,北宋除了有杨家将之外,还有以呼延庆为首的“呼家将”,但这仅仅是演义,历史上并无呼延庆这个人。
话说回来,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像杨家将这样三代为将的家族也并非杨家的专利。比如,在元朝,就有一个家族,也是名将辈出,个个能征惯战,基本是攻必克、战必胜,所向披靡,功高如山,遗憾的是,名声并不好。
这个家族,即是以史天泽为代表的“史家将”。
史家将的第一代领军人物为史秉直。
史秉直原籍为大兴府永清县(治今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永清镇),属金国管辖,史家为闻名河朔的豪强大户,《元史》中记:金朝末年,河朔诸郡结清乐社四十余,社近千人,每年年节均挂史家先祖史伦画像祭祀。
蒙古太祖八年(公元1213年)七月,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南下攻金,进至河北一带。
史秉直堪称识时务的俊杰,率众乡里数千人,巴巴地赶往涿州(今属河北)蒙古军太师木华黎军门归降。
蒙古军要侵并中原,自然要网罗鹰犬,史秉直带数千人主动来投,哪有不笑纳之理?
史秉直遂得令领降人家属屯霸州(今属河北),招揽了各地来附者达十万家,其挑选出壮勇万人,号称清乐军。
次年秋,木华黎攻下金国北京大定府(今内蒙古宁城西),授史秉直为行尚书六部事。
史秉直共有三个儿子:长子史天倪、次子史天安、幼子史天泽,个个都长得龙精虎猛,如狼似虎。
其中,《元史》对史天倪说得极神,说他刚刚出生的那天黄昏,白气贯庭。而在六七岁的年纪,就长得“姿貌魁杰”。曾有道士给他看相,说他长的是“封侯相也”。史天倪读书勤奋,日诵千言。但长大后,屡举进士不第。当然,这也没有挫败他的雄心。他常常抚剑长啸,大呼道:“大丈夫立身,独以文乎哉!使吾遇荒鸡夜鸣,拥百万之众,功名可唾手取也。”
史天倪科场失意,却是战场得意。
史秉直屯霸州(今属河北)建清乐军后,便将这拥有万人之众的清乐军交由史天倪掌管。
史天倪的将略之才一下子就展现了出来,其以堂兄史天祥为先锋,帮蒙古人打天下,分兵略三河、蓟州,所向无敌,诸寨望风款服。
由此,木华黎初见史天倪,便生好感,引荐他为万户,负责统帅降卒,跟随自己攻略三关以南的地盘,一直杀伐到东海,所过城邑皆下。
似乎,史天倪的战略目光尚胜于木华黎,他对木黎华说:“金弃幽燕,迁都于汴,已失策矣。辽水东西诸郡,金之腹心也。我若得大宁以扼其喉襟,则金虽有辽阳,终不能保矣。”
木华黎听了,大为叹服,抚手称妙。
太祖九年(1214年),史天倪跟随木华黎面见了成吉思汗,因其“所陈皆奇谋至计”,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喜爱,被赐金符,授马步军都统,管领二十四万户。
接着,史天倪跟随从木华黎攻高州,又从攻金国北京大定府,皆不战而克。
次年,史天倪授右副都元帅,改赐金虎符,奉诏南征,下平州、挺进真定。
镇守真定的是史天倪的命中克星——威州(治今井陉县东北)人武仙。
武仙家族和史家家族一样,也是地方豪强,他本人在蒙古军和金军争夺河北时,招聚乡兵自守,声势很大,被金朝抢先收买,进宣抚使,封为恒山公,总领中山、真定府,沃、冀、威、镇宁、平定州,抱犊寨、栾城、南宫等地。
按照《金史·武仙传》里面的说法,和武仙同时封授“公”衔的九公中,他的势力最强盛。
史天倪算是遇上了硬茬子,数番狂攻真定而不能下,只好移军围大名。
攻破大名城后,史天倪与木华黎会兵于燕南,平定清州王守约、平州合达之乱,扬威山东诸郡,逼得中山李明、赵州李瑀、邢州武贵、威州武振、磁州李平、洺州张立等豪雄望风而降。
而经过这一轮轮杀伐,真定已经孤城。
史天倪耀武扬威,整军再围真定。
武仙心生恐惧,已有降意。
史天倪的堂兄史天祥充当孤胆英雄,以一副“下龙潭、探虎穴”的豪情壮志入城劝降。
武仙没有太多犹豫,乖乖出降。
木华黎承制以史天倪为金紫光禄大夫、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,镇守真定,行府事,而以武仙为其副手。
真定是金、宋、蒙古三股势力交汇的重镇,三方都争着要,在金、蒙争抢达到平衡点时,真正的主人乃是武仙。
现在武仙一下子成了史天倪的副手,极其不爽,一直思谋篡夺回权位。
而在史天倪带领家属到赴真定赴任前夕,其老子史秉直也有种不详的预感,曾密戒他说:“观武仙之辞气,终不为我用,宜备之。”
史天倪不以为然,说:“我以赤心待人,人或相负,天必不容,愿无虑。”
太祖十九年(1225年),武仙的党羽据西山腰水、铁壁二寨反叛,史天倪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将之剿灭了。
武仙觉得事不宜迟,必须抢先发难。
他以陪罪为借口,设宴邀史天倪。
史天倪自翊“以赤心待人”,人绝不相负,大大喇喇地应邀赴宴。
结果,他在宴席上吃到了板面刀,一命归阴。
史天倪死时,年三十九。
其妻程氏,听说城内起乱,生怕自己的身子被乱贼玷污,横刀自杀。
史天倪共有五人。三个年幼的,俱死于难。只有史楫、史权与史秉直同住在北京,躲过了大难。
史天倪被害,即史家将第二代领军人物史天泽正式登场。
《元史》对史天泽的描述恍若神人,称其“身长八尺,音如洪钟,善骑射,勇力绝人”。
史天倪遇难时,史天泽正在护送母亲去北京的路上,初闻噩耗,便不管不顾,口中大呼:“兄弟之仇,义所当复,虽死不避,况未必死邪!”掉头向南,沿途一路收集逃散的部众,同时一面向木华黎之子向孛鲁求援,一面呼唤时为帐前军总领兵的二哥史天安来助。
孛鲁承制命史天泽袭兄职为都元帅,并发三千蒙古兵来援。
史天泽与二哥史天安会合,进兵卢奴(今定州市)。
武仙部下最为骁勇的悍将葛铁枪率万人来战。
史天泽率军迎击,身先士卒,生擒葛铁枪,攻克卢奴,略无极,拔赵州(今赵县),进军野兴,一举收复真定,武仙落荒而逃。
老实说,史天泽的文才武略均在其兄史天倪之上。
他在担任都元帅后,在灭金、灭宋的过程中屡建奇功。
窝阔台汗二年(1230年),蒙古诸军围攻卫州(今河南卫辉),金将完颜合达以众十万来援,蒙军数战不利,诸将皆北。史天泽以千人绕出其后,为蒙军击败十万金军、收复卫州奠定了胜局。
窝阔台汗五年(1233年),史天泽会蒙古诸军于蒲城(今属陕西),将金将完颜白撒部八万之众,俘斩殆尽,予以金王朝以致命一击。
金哀宗以单舸东走归德(今河南商丘),史天泽紧追不舍,一直追至蔡州(今河南汝南)。
窝阔台汗命元帅倴盏率大军合围蔡州,史天泽当其北面,结筏潜渡汝水,血战连日,终于攻破蔡州城,金哀宗在幽兰轩上吊自杀,金朝宣布灭亡。
灭金后,史天泽的刀锋转向南宋。
窝阔台汗七年(1235年),史天泽随皇子曲出攻南宋,进至枣阳(今湖北枣阳),其奋勇先登,比蒙古军表现得还要拼命和卖力,一举拔城。
继攻襄阳(今湖北襄樊),更是势如疯虎,彼时,宋军以舟数千陈列于峭石滩。史天泽挟二舟载死士,豁出命来,直前捣阵,宋军为之气夺,被杀溺了数万人。
窝阔台汗九年(1237年),宗王口温不花攻光州(今河南潢川),又是随征的史天泽率军先破外城,再破子城。
随后的复州(今湖北天门)之战,宋军以三千舟船锁湖面为栅。
伐宋急先锋史天泽指天大笑,称“栅破,则复自溃。”
其亲执桴鼓,督勇士四十人攻其栅,不逾时,栅破,蒙军由此昂然进入了淮南。
在寿春(今安徽寿县),史天泽军遭到宋军乘夜劫营,史天泽匹夫单骑迎战,手击杀数人,麾下兵继至,最终扭转战局,将数万宋军驱入淮水中溺死。
其后,史天泽乘胜鼓勇,连下滁州(今安徽滁县)、盱眙(今属安徽盱眙)和宝应(今属江苏)等淮东州县。
蒙哥汗八年(1258年),蒙哥汗入川攻宋,史天泽统水军在嘉陵江阻击南宋援蜀的大将吕文德,其分军为两翼,跨江注射,顺流纵击,三战三捷,夺其战舰百余艘,追至重庆而还。
中统元年(1260年),忽必烈在开平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)即帝位,首召史天泽,问以治国安民之道,史天泽具疏以对,侃侃而谈,得拜中书右丞相,从征阿里不哥,斩阿里不哥大将合丹火儿赤,立功甚多。
中统三年(1262年)二月,中国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,震响一时。
即据守山东的李檀暗中联络南宋,发动武装叛乱。
史天泽以轻描淡写的语气对忽必烈评论李璮这是“豕突入苙,无能为也”。因此得忽必烈授诏旨,率军讨伐。
史天泽到了济南,深沟高垒,围困了足足四个月,最终活捉李璮,斩于军门。
李璮身为汉人作乱,已引起忽必烈对汉人地方势力的关注和猜疑。
史天泽是个人精,善猜上意,马上主动要求解除兵权,一脸诚恳地对忽必烈说:“兵民之权,不可并于一门,行之请自臣家始。”
于是,史氏子侄,即日解兵符者十七人。
史天泽此举,大得忽必烈欢心,至元元年(1264年),在保持其右丞相之职不变的情况下,又加光禄大夫。
至元三年(1266年),太子真金持衔为枢密正使,史天泽则任枢密副使。
至元四年(1267年),又改授中书左丞相。
至元十年(1273年)春,史天泽与平章阿术等进攻樊城,城克,襄阳宋将吕文焕出降。
至元十一年(1274年),忽必烈下诏派史天泽与丞相伯颜一起统领大军,自襄阳水陆并进,发起对南宋的终极一击。
这一年,史天泽已经七十三岁了,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,行至郢州,患病,不得已,申请返至襄阳修养。
忽必烈闻讯,非常关心,派近侍携葡萄酒相赐,慰勉说:“卿自朕祖以来,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,宣力多矣。又,卿首事南伐,异日功成,皆卿力也。勿以小疾阻行为忧。”
这样,在忽必烈派人护送下,史天泽返回了真定家中,于至元十二年(1275年)二月七日病死。
忽必烈表现得相当够意思,“震悼”,遣近臣赙以白金二千五百两,赠太尉,谥忠武。后累赠太师,进封镇阳王,并立庙纪念。
这里补叙一下史天泽的二哥史天安。
此人在蒙国灭金过程中也立下过赫赫战功,但命短,壮年病死。他的儿子史枢以勋臣子的身份知中山府,跟随其三叔史天泽参与了一系列攻伐南宋的战斗,病死于至元二十四年,时年六十七,他的长子史焕,为昭勇大将军、后卫亲军都指挥使,佩金虎符;次子史煇,为奉训大夫、秘书少监。
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史家将第三代领军人物——史天泽之长子史格。
史天泽老匹夫生育能力极强,共有八子,可谓七狼八虎,个个不同凡响。长子史格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;次子樟任真定顺天新军万户;三子史棣,任卫辉路转运使;四子史杠,湖广行省右丞;五子史杞,任淮东道廉访使;六子史梓,任同知澧州;七子史楷,同知南阳府;八子史彬,任中书左丞。
史天泽长子史格是个敢玩命的主,他自小随父征战,无畏无惧,奋勇争先,不避箭矢,一往无前。
蒙军渡江之战中,平章阿术将二十五万户居前,每五万户择一人统帅,史格居五统帅之一。
渡江当日,史格率军先渡,被宋将程鹏飞率部击退,史格本人体被三创,丧师二百。
史格大感丢脸,在接下来的大战中,身中流矢而不退,咬牙击退了程鹏飞,总算出了口气。
该战,程鹏飞身被七创,败走得非常狼狈。
在攻打潭州之战中,砲激栅木,史格被飞来的栅木戳穿肩膀,还被流矢洞贯手臂,他眉头皱都不皱,裹创先登,一举拔城,太了狠了!
史格因此得加定远大将军、赐玉带。
既得恩宠,史格愈加卖命,徇广西十八州、广东三州,皆下。
随即,史格升广西宣抚使,改镇国上将军、广南西道宣慰使。
宋恭帝出降后,陈宜中、张世杰等人拥益王在福州为帝,传檄岭海,准备复兴宋朝。
元兵元将在广东、广西等地征战连年,俱有北归之思。
行省有弃广东肇庆、德庆、封州,并兵戍梧州的想法。
如果此举实施,南宋小朝廷得以苟延残喘,没准能缓过气来。
但是史格坚决反对,称:“弃地撤备,示敌以怯,不可,宜增兵戍之。”
最后,忽必烈接受了他的意见,源源不断增兵来援,史格终于如愿地看到了南宋灭亡的一刻,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
史格后来转任湖广右丞,进平章政事,卒年五十八岁。其长子史燿,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;次子史荣,邓州旧军万户。
不用说,史家将门三代,蒙古灭金、灭宋立下了盖世大功,是元朝的大功臣;但是,他们身上流淌的是汉人的血,却甘为异族驱使,灭亡汉人政权,在历史上名声不佳,人气远逊于忠烈满门的北宋杨家将。
相关文章
-
研究生院(中国高校研究生院有哪些?)
06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