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的位置是:主页 >> 财经新闻

道说(孔曰:不可说;佛叹:苦海无边;道说:生不如死;谁高明?)

2024-06-01

浏览量:

人生有三大终极问题。生从何来,死往何去,为何而活。

简单地说,人从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结果,没有人能逃避死亡。

当我们静下心思考人生存在价值的时候,真正最敏感、最恐惧的事实,永远是死亡。

孔曰:不可说;佛叹:苦海无边;道说:生不如死;谁高明?

死亡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,在躯体停止工作之后,精神去往何处呢?

对于生死,庄子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。

有一天,庄子在路上看见一具骷髅躺在地上。立刻抽出鞭子敲打骷髅。

庄子一边打,一边质问:“你是由于什么而沦落到现在的样子?是因为国破家亡,受到刀砍斧削?还是干了什么坏事,给家人带来羞辱呢?又或者遭受了饥饿寒冷成为了这个样子呢?又或者是你已经活够了岁数,自然老死呢?”

庄子说完,躺在骷髅旁边睡着了。

隐隐约约中,庄子看见骷髅向他施礼。说庄子的话不过是活人的忧患,死了其实就是死了,没有生前的任何烦恼,既没有社会阶层等级制约,也没有一年四季的劳碌,抛弃臭皮囊,生活自由自在,与天地日月同寿。即便用帝王享受快乐相比,也远远不如。

孔曰:不可说;佛叹:苦海无边;道说:生不如死;谁高明?

庄子不信,表示自己可以施展法术,让骷髅重新长上骨肉皮肤,起死回生,重归家庭。

骷髅一口拒绝了庄子,表示自己现在活得非常快乐,不会再忍受人间劳碌。

作为道家领袖人物,庄子参透天地,看透人生,认为死是一种脱离世间忧患与劳碌的绝好去处,把人死后的世界描绘得那么美好,更是对生的眷恋,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。

正如庄子说的那样:“人生天地之间,若白驹过隙。”

宇宙如此浩瀚,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的直线,那么别说人类的寿命,就连太阳系、银河系的寿命都不值一提。

正因为生命实在过于短暂,一晃眼就是一生,所以庄子认为人生在世,生不如死。为什么人还要去互相残杀,如此不珍惜自己的生命?逍遥一生,大闹一场,然后悄然而去,享受另外一种自由呢?

孔曰:不可说;佛叹:苦海无边;道说:生不如死;谁高明?

当然,这只是庄子的想法,孔子不这样认为。

之前,我说过,中国人有道家的里子,儒家的面子。相比道家的洒脱自在,儒家更看重人生存在的社会价值,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大的理想,但对生命的终结,死,儒家却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。

孔子,儒家的开山老祖,把仁义挂在嘴边,一生追求恢复周礼,然而面对生死这个大问题,也是尽量回避。

孔子的学生子路好学,就问老师孔子,这个“死”是怎么回事。

孔子很不开心,一口怼了回去:“未知生,焉知死!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,活都没活明白,谈什么死呢?

得意弟子颜回死了,孔子十分悲伤说:“噫,天丧予!”

孔曰:不可说;佛叹:苦海无边;道说:生不如死;谁高明?

这句话的意思是,这都是老天的安排,要我的命呀!

可见,孔子回避“死”的话题,更多是一种对人生无可奈何,以及对未来的茫然。

孔子也掉入了“生死悖论”的怪圈里逃不出来了。

和儒家,道家一样,佛家也认定人是无法逃脱生死的。

佛家认为人生充满了苦难,生苦,死苦,老苦,病苦,怨憎会苦,爱别离苦,求不得苦,五取蕴苦等等,乃至有10种苦、无诸量苦。

人生之苦虽然经过佛教的夸大,但生老病死、骨肉分离等等苦难,谁一生中能逃得开,躲得过?

所以,佛家承认人生各种苦难的现状,话头一转,又说只有皈依佛教,行善积德,待来世便只有幸福,没有苦难。这就是“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”的出处。

孔曰:不可说;佛叹:苦海无边;道说:生不如死;谁高明?

然而,人生真的有来世吗?

没有经过生死,怎么知道来世是谁,又在何处呢。佛教的轮回来世,可以说是一种一厢情愿,自我欺骗,以来生享福的方式忍受现在的痛苦,沉浸在一个虚幻的精神世界之中。

历史上,道家与佛家为了争夺信徒,都在“生死”的问题上展开过多次激烈的辩论,相互诋毁对方是邪门歪道。

然而,对于平民百姓来说,生命的尽头到底是什么,其实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善男信女们给玉皇大帝叩头,也给如来佛烧香。他们在乎的只是精神上的寄托,渴望超自然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得到短暂的宁静、满足和希望。

其实,儒家回避谈死也好,道家佛家大谈生死,将死看作人生忧患的解脱也好,这都只是理论上的回避或探讨。

孔曰:不可说;佛叹:苦海无边;道说:生不如死;谁高明?

事实上,人人都怕死,人人都贪生。和尚道士也不例外。真正看淡生死的,世上其实也没几个人。要么是莽撞,要么就是对现实的自嘲,对天道的无奈。

你说呢?

标签
友情链接